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咨询 > 详细内容
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十年
发布时间:2010/10/19  阅读次数:1645  字体大小: 【】 【】【
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十年
庚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4-13
过去10年,是大学出版社的黄金10年。1999年高校急剧扩招,使高校的教材急剧扩张。大学出版社主要靠高校教材学术优势,现在人们看到,这几年高校扩招规模在减少,像高教社、人教社以及各地出版社的介入,也会进一步挤压大学出版社的空间。高校教材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到泛滥的地步,真正的受害者是学生,他们是真正的用户却没有发言权。
大学出版社的生存空间在哪
大学出版社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其相当于学校的二级部门。大学出版社在未来10年将告别“幸福时代”而着重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认为,未来10年,大学出版社发展可能更困难。当前出版社正发生着巨变:产品数字化、企业集团化、经营资产化、运作资本化、产权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对于前四个方面,大学出版社有先天的劣势。大学出版社过去由于受产权限制,内涵式发展的专业出版步履艰难,改制后又趋向于单一化。作为学校单一的投资主体,缺少其他出版社之间的重组和对社会资本的运用,也实行不了经营的资本化。
有专家认为,目前出版界存在着同质化、单一化和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大学出版社需要搞清楚“我”是谁?“我”是不是文化产业中的市场主体?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恐怕对出版社发展,特别是教育出版社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出版产业数字化
不是简单的数字出版
数字化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什么叫数字出版?
中文在线作为最大的数字图书出版企业,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以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的调查和我国国民阅读情况调查为例提出:对于数字出版,不应该是“狼来了”的危机心态。法兰克福书展的调查问题之一:数字出版在哪一年会超过纸质出版?这个答案是一个很精确的时间,2018年。也就是说从现在看,都不到10年,8—10年左右的时间,数字出版会和纸质出版并驾齐驱。问题之二:你对数字出版怎么看?有80%的被访问者认为数字出版对出版产业是一次机遇,而不是危机。
有关机构对1999年到2007年的国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网络阅读率持续在增长,从最早的1999年的百分之三点多,涨到2007年的40%,和纸质出版非常接近,网络阅读变成了主流。这体现的是读者习惯的变化,而这个习惯会推进整个产业发展变化。
中国的数字出版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出版社本身,出版社才是数字出版的主角,出版集团应该将数字化作为出版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作为出版业发展的翅膀。
“走出去”,国外市场对中国的关注在哪里
中国出版企业如何开辟国际市场?有专家指出,我们强调产品走出去、资本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技术走出去甚至人才走出去的同时,应该换个角度,从国际市场看发达国家有哪些需求?对中国的主题出版的关注亮点、热点在哪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发达国家兴起汉语热、研究中国热,而由于交往历史和国情不同,各国的图书市场对于中国题材的关注程度和范围也有差异。日本市面上销售的有关中国的图书,体现了两国之间一衣带水关系、却又爱恨交织的复杂状态。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图书市场上仍然存在“中国威胁论”。法国作为有对华友好的传统国家,对于中国文学的兴趣一直比较浓厚。德国对于中国的关注,更多集中在将中华古老文明成就推荐到本国应用现实中去。
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等领域,一直是主要发达国家图书市场关注的重点题材。近两年随着出版产业的持续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的扩大深化,有关中国经济类图书和汉语教材,逐渐成为新亮点。分布情况体现了各国对中国关注视角的不同。美国和日本,作为对华关系汉学研究核心,对中国的关注集中在一些社会学实践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法国出版业对中国经济相对不重视。德国出版业对中国哲学、宗教、饮食、综艺、气功、武术、《孙子兵法》比较感兴趣,这是德国的长项。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汉语图书市场,市场流通的汉语教材数量能够达到百余种,其实中英对照的读物、CD占了相当份额。日本大量使用中国出版的原版汉语教材。
另外,我国古代的典籍成为这些国家翻译和介绍的重点,但是翻译作者中主要以外籍人士为主,国内作者比较少见,所以在强调“走出去”中也要强调本土化战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信息©2008-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本站|我的web2.0|甘肃社科|技术验证
注册许可证: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826号

CNZZ: